Writer Xue Mo
Writer Xue Mo >> 雪漠禅坛 >> 雪漠禅坛 >> Body

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观及海外传播——作家雪漠做客(BIBF)快手直播间谈“如何走向世界”

2020-08-30 20:24 From: www.xuemo.com Author: Ruxue Media Browse: 17671959 Times
Description:2020年8月29日晚8点,著名作家雪漠携英文版《大漠祭》《猎原》《无死的金刚心》等作品做客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(BIBF)快手直播间,与广大读者一起围绕中华文明“如何走向世界”。

 

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观及海外传播

——作家雪漠做客(BIBF)快手直播间谈“如何走向世界”

2020829日晚8点,著名作家雪漠携英文版《大漠祭》《猎原》《无死的金刚心》等作品做客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(BIBF)快手直播间,与广大读者一起围绕中华文明“如何走向世界”,畅谈了关于作品翻译、关于文化传播、关于女人与健康、关于李子柒现象等话题。此活动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,由奶格玛品牌项目总监袁春梅女士主持。

 

雪漠作品背后的翻译家们

截止今日,雪漠长篇小说《大漠祭》《猎原》《白虎关》《野狐岭》《西夏咒》《无死的金刚心》《凉州词》及《世界是心的倒影》《雪漠小说精选》《见信如面——莎尔娃蒂的情书》等多部作品,包括美国著名汉学家、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在内的达三十多位顶级翻译家,正在将雪漠作品翻译为英文、德文、法文、俄文、韩文、日文、意文、尼泊尔语、西班牙语、阿拉伯语等二十多种外文语言。同时,也已与多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\出版商签订了版权交易合同,随后将陆续出版发行,不久将会与各国的读者见面。

其中,《大漠祭》《猎原》《无死的金刚心》《世界是心的倒影》《雪漠小说精选》五部著作的英文版本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。由葛浩文先生、林丽君女士翻译的长篇小说《野狐岭》《白虎关》业已完成,目前夫妇两人正全力翻译雪漠先生的又一大部头作品史诗《娑萨朗》(八卷1000千字)。葛浩文先生认为,雪漠打开了中国西部通向世界的一扇窗。他说:从“大漠三部曲”的写实,到《野狐岭》的虚幻与真实交替,《娑萨朗》是雪漠写作成就更上一层楼的体现。这位被喻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且唯一的“接生婆”,德国著名汉学家、翻译家顾彬先生说,葛浩文的英语是闪光的,是放光的,一般人想达到这种高度很难,非常少,寥寥无几。

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责编李默耘女士说:“目前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的顶级汉学家,正在翻译雪漠老师的作品,这些学者大多是主动发现并进行翻译的。我们一直坚信,好的文化没有国界,并且具有永恒的生命力。”

在这个功利化时代里,大百科出版社能出版这套英文书籍,在雪漠先生看来,纯粹是一种情怀,而不是从商业角度来出版,因此他深表感动和感恩,他说:“这些译本由一流的汉学家,用一流的英语,对中国人的生活进行了西方认可的一种阐述。西方人如果想了解中国,就有了一个经典的范本。即使他们不懂中文,也可以通过英文译本了解中国文化,了解中国故事。”

 

未来的文化传播是一种交流

目前,在世界文化的语境中,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诸多走出去的可能。中国文化要想“走出去”,我们首先要明白,中国文化目前在海外处于一个怎样的现状?了解了真实的现状,我们才能谈得到“走出去”,否则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,只是在自娱自乐。

在雪漠先生看来,传播分有效传播和无效传播。最有效的传播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传播,而不能改变生活方式的传播,其实是无效传播。现在,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很多是无效传播,多是利益性的传播,一哄而起一哄而散,热闹一番之后其实在当地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力。

那么,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才能做到海外文化的有效传播呢?中国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对话与对视? 雪漠先生认为,未来正确的传播就是一种对话,就是一种交流,就是一种互相理解,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、更加和平。

他说:“不要认为文化的力量有多么强大。其实,文化的力量很有限,许多时候面对枪炮的时候,文化显得很无力。但同时,文化也是很有力量的,为什么?因为暴力终究会过去,但文化会传承下来。所以,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地夸大文化的力量,也不能非常消极地认为文化没有力量。真正的文化还是有力量的,还是需要传承的。”

关于文化的有效传播,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让文化活下去,这就是作品翻译的重要性,这也是近年来雪漠先生一直着力于外文翻译工程的理由,因为很多作品翻译出去之后,会让更多民族、更多国家的人了解,作品中承载的那种精神就会传承下去,传播开来,慢慢地就会具有世界影响力。他说:“我们不要小看民间的力量,民间力量是最强大的力量。未来,我们希望民间的力量能促成一种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交流。”

同时,雪漠先生还表示:“文化没有高低,都是一种客观存在,但是研究者的高低却决定着文化的高低。比如基督教文化,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基督教大师将其研究、著述的话,可能也不会形成一种文化现象。所以,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的时候,必须要进入学术殿堂,进入知识分子的研究领域,因为他们拥有话语权,占据平台和资源,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某种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和影响。”

 

 “李子柒现象”带来的思考和追问

现在的社会,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,那么,作为一个作家,如何发挥自身的自媒体效应?如何让作品自带吸粉的功效?“吸粉的秘密是真诚。”雪漠先生如是说。

谈到现在的网络时代,不得不谈到李子柒,众所周知,她是一位网红达人,在海外各平台总粉丝数已超1400万,累计全球粉丝过亿,但在视频中她却一句话都未说。那么,这种现象对文化传播又有何启示?

雪漠先生说:“李子柒的视频生活画面就在说话,她不需要多说话。就像我的《大漠祭》《猎原》等小说,很多都是生活画面,这种表达方式更好,因为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表述,就能让人认可某种生活。这是现代人对回归自然的某种向往,是大家都认可的某种生活方式。”

面对“李子柒现象”,以及很多网红的传播,热闹追捧之余,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个问题:影响力到底有多大,他们给世界带来了什么?由此,雪漠先生从诸多层面一一分析之后,他说:“李子柒现象,不是文化传播,而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现象而已。这种海市蜃楼般的现象,对世界构成的影响很有限。为什么?它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。所以文化传播必须有声音,李子柒用画面来说话虽然也很好,但是缺一种东西,就是她的载体还不够。也就是说,在若干年之后,很快就会被另一种网络现象所替代,很快地一拨一拨就过去了,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。”

同时,雪漠先生又说:“这个时代需要一种沉淀,在热闹中沉淀一些东西,像孔子的儒家文化,像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一样,久久沉淀下的东西,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构成一种影响。那么,‘李子柒现象’在中华文明中,能够贡献一种什么东西?我们不知道。所以,对一种网红的影响力,单纯以几个亿几个亿的粉丝量来衡量,意义不大,它更多的是一种商业现象,而不是真正的文化现象。文化现象一定有某种能够为世界所认可的价值,或者某种文化,就像撒切尔夫人所说,中国缺少一种向世界输送的主流意识形态。文化也是如此。”

对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,除了这种好的形式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容,而且必须发出声音,介入这个时代,介入这个世界。声音一旦消失,文明就失语了。所以,雪漠先生说:“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不能失语。一失语,撒切尔夫人就说中国没有强有力的文化,其实不是这样的,是我们的文化失语了。我们现在缺什么呢?缺一种对文明的提炼能力,缺一种对文化的概括能力,缺一种对文化的有力表述,因为缺这些东西,所以中华文明处于失语状态。未来,我们一定要在中华文明这方面着力,必须有一种强有力的声音,必须有一种强有力的价值体系,跟这个世界对话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。”

中国文化为什么不能称霸世界?

今年的新冠疫情,让整个的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人类这一公共卫生事件,必然会改写人类的历史。通过这场疫情,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世界各国的应对措施及价值取向,包括其背后的文化支撑,但不管怎么样,西方国家所奉行的那种功利性文化,越来越让世界陷入了欲望和战争之中,势必会导致更多灾难的发生,而中华文明所倡导的“世界大同,文化共荣”“天人合一,和谐共存”等价值观,正是整个人类所必需的心灵滋养。

正如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的,中国不可能称霸世界的原因就在于,中国没有向西方国家输入一种强势的文化。那么,相对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强势,中国文化真的是“弱势”吗?在《匈奴的子孙》中,我们看到了匈奴文化的强悍;在《西夏咒》《西夏的苍狼》中,我们也看到了西夏文化、蒙古文化、西部文化的强悍;在《老子的心事》和即将出版的《雪漠智慧课程》中,我们都看到了中国文化那坚韧而强悍的文化基因。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撒切尔夫人的这番话呢?

雪漠先生说:“中国文化不可能称霸世界。因为中国文化注重王道,追求仁和德的文化,所以不可能称霸世界。匈奴文化也罢、蒙古文化也罢,其实都属于草原文化、游牧文化,都是短暂性的文化,虽然融入了中华文化,但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。现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不可能称霸世界,为什么?文化基因中没有这种称霸的东西。中国文化崇尚王道。中国如果强大了,就会帮助一个个弱小的国家,绝不会称霸世界。中国历史上,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,如大唐盛世,都是这样一种文化基因,追求一种大一统的王道,而不是一个崇尚暴力的文化。‘兵者,凶器也。’”

所以,在雪漠先生看来,撒切尔说得对,中国没有向西方输入一种强势的文化。因为中国文化不需要输出去,中国人只要吃饱肚子,活得就很开心,不需要对外掠夺,对外扩张,根本不需要。他说:“中国文化本身就非常强大,是一种‘天人合一’的文化,是一种接近真理的文化,这和西方的某些文化不一样。因为这种文化直接接近于人的心灵、精神,而出现了一种超越的东西。所以,中国不可能出现称霸文化,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去称霸世界,只有去帮助世界。”

海外文化传播如何做到“革故鼎新”?

在“中华文明的路标”讲座中,雪漠先生曾专门讲过汉武帝的“革故鼎新”。汉武帝用武力开辟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,真正意义上打开了世界大门,那么,到了21世纪的今天,在传播中华文明中,我们可以有汉武帝的那种“雄才大略”,但是他走过的“路”我们却不可以再走。

正如雪漠先生所说:“沿用传统的方式传播,并不适合当下的这个世界,假如不去改变它,不去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子——也可以在复制的基础上开辟——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很难真正地走向世界,被世界所熟悉和认可的。”所以,他认为,传播文化是每个中国人天然的使命。在这个时代,文化的传播是我们必须思考的。

去年10月,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,雪漠先生与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有过关于“《道德经》的经世致用”的精彩对谈。顾彬先生曾说,《道德经》的普世化认知经历了四个阶层,包括帝王阶层、贵族阶层、知识分子及平民阶层。他说,《道德经》进入平民阶层就是从您的《老子的心事》开始的。从中,我们可以看出,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要真正地接地气,真正地走入各国老百姓的家庭中,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普世化的东西。那么,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,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与他国本地文化相融,达成和谐一致,避免那种粗暴式的文化侵略呢?

雪漠先生对此也进行了深度剖析,他说,即使在法兰克福书展、纽约国际书展上,关注中国作家,关注中文书籍的人也是很少很少,说明中国文化在海外还处于边缘化,也面临着诸多的“尴尬”,这是文化受到经济制约一种很明显的表现。我们的经济在西方主流社会中影响还是不够,这就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推广,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等。

他又说,现在的传播方式已经和以前不一样,现代有效的传播方式有几种,包括军事、商业、出版等。西方国家说我们的传播是一种文化输出、文化渗透,其实我们的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一种交流。这有待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发声,发声之后,有一天也许就会信息对等了。

所以,中华文明促进会、世界文学联合会等,其筹建的宗旨就是为了交流。雪漠先生说:“我们走向对方,对方走向我们,在一个世界里形成交流,这就是最好的传播。换句话说,我们不想改变它,它也不要改变我们,但是我们可以交流,可以互相汲取对方的营养。文化需要一种杂交,就像杂交的水稻一样,需要不同种子的基因进行杂交,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。其实,所有的交流是让人类变得更丰富、更精彩、更美好。我们的文化交流就是一种和平和谐,这是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。”

三大平台:世界的眼光和胸怀

目前,由雪漠先生创办的世界文学联合会、中华文明促进会、世界环保联合会均已成立,那么在未来的文化传播中,这三大平台将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?

世界文学联合会,侧重于中外文学界,联合各国的文学家、汉学家、翻译家、出版家、作家等等,以文学会友,以文学交心,以文学实现文化的理解与和谐。如雪漠先生所说:“让我们依托文学,打开国际视野,融入世界语境,在当下和历史中,建立一种岁月毁不了的东西,继而实现对人类的当下关怀和终极超越,这也就是文学所承载的使命与责任。”

中华文明促进会,侧重于中外华人学者,有志于传播中华文明。如雪漠先生所说:“人类文明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,蕴含着优秀的价值观。中华文明是其中重要一支,而数千年来,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一直被低估,没有发挥出它对时代发展应有的作用。在其他声音震天吼地指挥着人类社会马车的方向时,中华文明声音微弱甚至沉默不语。现在,事实证明,原先的方向需要调整,如果有人知道正确的方向,那么他就不应该再沉默下去,他必须勇于发声!因此,中华文明到了当仁不让的时候了!”

世界环保联合会,侧重于有志于环保的中外企业家和文化学者,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。雪漠先生说:“环保是世界问题,也是世界性的话题。环保是大家必须重视的一个话题,无论将环保提到怎样的高度,都不为过,因为人类的命运现在已经非常非常危险了,除了战争的威胁外,地球变暖,生物在灭绝,各种瘟疫在流行,都是因为环保出问题了,所以环保问题非常严峻,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危机和困境。现在,大家的心中仍然没有‘环保’这个概念,包括自然环保、文化环保,没有人想到环保,都在得过且过。对地球,对自然,对环境,很少有人去敬畏,去关注,也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去保护。所以,我们需要去倡导环保,敬畏自然。”

他说:“未来网络时代,交流非常得便捷,这就需要我们有这些念想,有这种奉献,有这种胸怀。我愿意当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志愿者,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做这件事情。生命非常脆弱,岁月在飞快地消失,我们每个人在飞快地衰老,水泡般的肉体不知何时破灭,那么在破灭之前做一些有利于世界的事情。”

同时,他又说:“这三个机构更多的是一种眼光和胸怀,能不能做成,对我来说不重要,为什么?我会尽我的力量去做,做成做不成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有这个念想。能不能救世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一颗救世之心。孔子的大同世界,孙中山的天下为公,墨子的兼爱非攻,能不能做成,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这样一种胸怀。所以,一定要有这种念想和行为。这种追求让我们的人生活得更精彩、更丰富。”

雪漠书院:走向世界的梦想

在美国参观哈佛大学校园的时候,雪漠先生在《堂吉诃德在北美》中说:“眼前的建筑不像大学,倒像是一个不大的村庄,或者说一个小集镇。”确实,相对于我们国内的北大、清华,甚至香港大学来说,它显得过于朴素和低调,但是在雪漠先生看来,它是真正大师的诞生地,从中我们也能窥探出西方很多文化的特点,就是包容、开放。

目前,在雪漠先生的家乡,雪漠书院正在紧张地建设中。对于雪漠书院未来的规划,及对未来国际人才的培养,雪漠先生都有着自己的设想和憧憬。那么,雪漠书院建设与“走向世界”有着怎样的关联呢?

在直播现场,雪漠先生说:“一棵树要想长得高,根必须要扎得深。一种文化要想走向世界,必须有大量的人才。人才包括:现有的人才和培养的人才。未来,雪漠书院建成之后,会着力培养一些知行合一的人才,然后让这些人才走向世界。”对于如何培养人才,雪漠先生简单归纳为,带着他们多做事,多走路,多了解世界。在做事中享受人生,享受生命,在做事的过程中成长。(雪漠文化网)

Related articles

雪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