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re ToWeChatQQ新浪微博58.8K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 ——读《一个人的西部·致青春》有感 文\李敏 这本《一个人的西部·致青春》放在家里好长时间了,虽然看着这本书很亲切,也希望自己能更快地吸收书中的所有养分,但定力太差了,不能全心专注投入,所以总是不能跟上雪师的节奏。这是自己的原因,与雪师写书快慢没有任何关系,主要是自己功利性的先读文化类书籍,总觉得读文化类书籍对提升自己思想有帮助,如《雪漠心学概论》《老子的心事》……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力完全把控自己的心,希望在文化书籍中寻觅到心灵解脱,快速清除内在执着的方法,所以,这类小说类型的书,就想着有时间了再读。 殊不知,这次雪师提到《一个人的西部》,说这本书是必读之书,让大家写写读后感,我才拿起这本小书。没想到的是,我很快切入书中的情境,如听家常话,如唠嗑,如吃着西部特有的小吃,品味西部这块土地如何孕育了雪漠这个人。 作者从他的生长环境、他的父母兄弟、他的喜好、他的调皮、他的坚守、他的信念、他的恋爱、他的家庭、他的工作、他的成功、他步入的智慧光明,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。一个个故事带我步入西部,那儿有个高高挂着一盏明灯的小院,夜空中星光闪闪,呼应着我们的心情。和着灯光,听着作者为我们讲起他的故事。这故事,有甜蜜的回忆,有酸涩的爱情,也有无奈的迷茫……可以想象得到,在一个黄沙漫天的小山村,在一个干旱缺水、缺衣少食的年代,一个少年却如饥似渴地追求能看到一本本书,想着办法读书。就这个品质,我读到后,思索了好长时间,如果换做我,在那个年代、那个环境,那个年龄能干什么?人和人之间缺了什么?不思索不要紧,一思索不敢想像,也许换做我,早就被饥饿和环境所淹没了。作者却在那种贫瘠边缘化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着,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穷,自己有多苦,反而感恩那个快乐的童年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。心量的不同,造就不同的人生,看来真是这样的。 那时的环境,大家都穷,人人处在饥饿的边缘,更何况是西部的边远地区。人人为了活着,费劲心思努力流汗,不流汗就得挨饿。挣扎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,在挣扎的年代能想着读书,已经很不容易了,更何况,作者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给父母一份交代,给家人一份安定的生活,他的目标也不仅仅是超越、升华,他想的是如何用好的作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。让文化作品焕发出生机,激活更多的人活出自己。他以他自己为模板,为大家提供一个案例,告诉我们,人还有一种活法,这种活法人人具有此能力,人人都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。这本小书潜移默化地告诉你,你也可以成功!作者的生存环境更恶劣,生活条件更差,面临的挑战更多,但他依然积极乐观地面对,并没有因别人的苛刻和指责而退缩,反而认为所有的“逆行菩萨”都在帮他、成就他。只是这份豁达,他的成功也是必然的。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,最大的困境莫过于,给自己爱的家人带来幸福和安全的同时,坚守自己的初心。作者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,他有远大的理想,他从小天赋异禀,记忆力超群。多亏有个舅舅教授给他很多东西,他也沉醉于修心。所以,在他以后的工作、生活中,修心、练武、写作,就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面对生活,只要能过得去就好。也幸运有一个好的伴侣陪伴,帮他解决了很多生命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。在我过去的概念中,但凡有成就的人,都会平步青云,看了《大师的秘密》才知道,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以付出生命所需为代价,换取一片光明的。所以,作者几次被调换岗位,但条件越差,他越是努力。他把每次的困境做为历练自己的道场,不畏惧,也不因有困难而失去他的理想。他用行为告诉我们,玉不凿不成器。 作者也是凡人,他也为爱情流泪,他也有迷茫的时候,他也有冲突、矛盾……面对弟弟的死亡,他悔恨,他怪自己没有给弟弟创造一个当作家的机会。直到他突破了自我后,用生命实践了智慧,喷涌似地流出文字,他才写出了《大漠祭》,随后写出来《猎原》《白虎关》……一份努力的付出和成功是成比例的,一个人的成功,付出后的收获是真实的。所以,读《一个人的西部·致青春》,让我看到一个充满激情,活生生的形象屹立不倒,他的坚定、他的信心同时燃烧着我的每个生命细胞。不走近作者的生活,不走近他的灵魂世界,是不可能了解他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!他所流的汗水、他所有的忍耐、他所有的升华、所有的进步、所有与自己的抗争都是为了打败自己的习气、毛病,战胜自己的惯性思维,打碎自以为是的过程。正是他用一生的体悟和智慧及所承载的文化,拧结成深深的“雪漠烙印”。 过去,我也迷茫,修心和生活是分割还是融合的矛盾,其实,它们都在自己的生命中没有分离,只是被自己的认知概念化了。当自己拥有定力之后,才知道,它们本来无二无别,它们是一体的。看了作者的一生,更加确定自己走对了方向,更坚信这条道路的光明。人格的修炼才是自己最需要完成的功课。即使有再好的机会放到你的面前,自己不具备那个能力,必然是被社会淘汰的,就如《老子的心事》中所说:“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;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。”“辎重”,不仅仅是物质,也包括行为、精神、智慧等等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也有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之说,不论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先得具足人格修炼所需的辎重,必先利其器,看明白这个道理,我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无知,追问自己的辎重在哪里? 永远不找借口也是作者的一个特质,“战胜自己”是他的信条。如果哪天他没有完成定量的任务,他就会自责,在成长的每个阶段,坚持做好当下的事,视时间如生命,尽量不荒废时间。感恩所遇到的每个人,不论是生命中的贵人,还是逆行菩萨,都是为了让他在不同阶段更有利的成长,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,他们的存在造就了一个西部人才。作者宽大的胸襟包容所有欲望和执念,每个人都是大海内的一滴水,这滴水汇聚成一片海洋。 书虽小,也很平实,但它却给了我力量;书不厚,却让我看到一片宽阔的大海;书很轻,却给了我一个质朴、平实的世界。别于其它风景,有一种清新中的超然,化解开了所有执著的东西,平常心接受红尘滚滚而来的尘土,不需遮蔽自己的眼睛,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……
雪漠文化网 智慧更清凉!www.xuemo.cn www.xuemo.com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