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r Xue Mo
Writer Xue Mo >> 最新版 >> 书友会 >> 创意写作 >> Body

什么是中道?——《雪漠智慧课程》读书心得

2021-09-25 15:08 From: www.xuemo.com Author: Ruxue Media Browse: 11969159 Times

《雪漠智慧课程》读书心得

 

伍•安中道品

【摘录】

正修是中道,边见难染著。无碍清净心,不落二边执。

此心不外驰,万象由心出。卿若外寻时,遂失心主体。

此心即如来,涅槃无所执。觉照自生时,外相可清晰。

心生诸相生,心寂诸相寂。心性知一切,光明照万物。

俗谛可利众,现象成幻事。意志与表象,启用洞察力。

心若有变时,外境亦变异。卿之世界中,真心是上帝。

无执是觉性,无论虚与实。主体非是物,主体也不虚。

光明正遍照,与空成一体。解脱有妙法,觉照无实质。

一、何为中道

【摘录】

我的书有个特点,就是每一品都会涉及佛家的根本智慧,你只要学透其中一品,就会知道什么是智慧。……每一品都有它特别强调的地方,也就是训练到相应阶段时的注意事项,非常重要。比如说,《安中道品》除了涉及佛教的根本智慧之外,还会侧重讲解什么是中道,如何安住于中道。

一切都要走中道,走中道才是正修,也就是修行的正轨。

真正的中道是无“中”的,因为一有“中”,就有“边”,“中”和“边”是一对对立的概念。佛家认为,一切都是浑然一体的,一切都达成一味,平等了,才叫中道。

佛家既不执空,也不执有,非空非有,这是典型的中道。

第五品所有的偈子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让你在观察诸相是能不落偏见。

去除好恶之心,在平等境中感知世界,观察世界,是《安中道品》中非常重要的智慧。这要求你具备五种智慧:妙观察智、平等性智、法界体性智、大圆镜智、成所作智。佛家称之为“佛的五种智慧”。

平等性智就是去除成见,平等地面对世界的智慧。妙观察的前提就是平等,如果有成见,世界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,还怎么妙观察?再然后是法界体性智,法界体性智就是安住于中道的智慧。如果你不安住中道、不明空性,要么就会偏空,要么就会偏有,其他的四种智慧从何说起?大圆镜智也是这样,心要像镜子般如如不动,又了了分明,否则就谈不上妙观察智。最后是成所作智。有了其他四种智慧,你就不会被各种现象所迷惑,总是可以洞察精微,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,对世界需要什么、自己该奉献什么也能了若指掌,这时,你怎么可能不懂选择?如果懂得选择,你怎么可能不成功?这种成功还不是小成功,它一定是最好的成功。换句话说,成所作智就是成功的智慧。

“安中道”就是既要承认现象、顺应规则、积极参与,又不离真心、明白虚幻、不执著于结果。这是“雪漠心学大系”中一直提倡的,也是我们独有的文化。

【随记】

上周跟多年未见的好友相约,我才知道这几年她经历了很多。起初是懵懵懂懂地接触了一些佛教书籍,让她屡次萌生皈依的念头。在一次次礼拜、一场场讲经课程中,她开始陷入虚空。总是在想为何要这样做?每周参加放生的活动时,她也在疑惑放生的意义。在倾听她的诉说中,我也在反思自己。我想,信仰不是我们的避风港,并不是在一身泥泞、落荒而逃时抓住的救命稻草。

感激在贾老师的引导下,我有幸参加了“以文化人”举办的诗词讲座,现在已经是第四次了。我很认同刘希彦老师解读文化一词的内涵。“文”是事物的表象,如文字、波纹、纹路等;“化”是表现内在的规律,并且能有教化、启示的作用。所谓“以文化人”就是用观照万物的显像,发现内在大道,并学习运用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。所以与雪师所倡导的“文化是智慧的外显”如出一辙。果真真理才是唯一恒常不变的,无论出于谁人口,还是哪种宗教的解读,最后都是殊途同归。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,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践行大道。可以是由诗入道、由医入道、由商入道……因为,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大道都是相通的。不仅是《雪漠智慧课程》这样专门讲授智慧的书在传播文化,在看《西夏咒》的过程中,我也感受到雪师每一部小说都是在承载究竟智慧。我将自己套在每一个角色里,感受人世的变化,在这种不边不空里,体验“中道”。

二、中道于内

【摘录】

过分地出世不是高贵,而是一种病态,过分地清高也是一种病态,过分地偏激、恶俗同样是病态,只要过分,就是病态。

所有的美好都需要肉体和生命,没有肉体和生命,人是不可能创造美好的。

观照出来的不是真心,真心不是观出来的,它是本有的,需要你慢慢地净化心灵,当心中所有的执著都消除之后,自然达成的,就是真心。但你要记住,明白真心之后仍然要观照,并不是明白真心就一了百了的。

你还是会做事,而且会非常积极,因为你认可现象上的利众利他,也知道现象必然消失,所以能做而不执著。

每个人的人生本质上都是这样,都会从荒芜走向繁华,再从繁华回到荒芜。能接受,能放下,就是解脱;接受不了,放不下,就是执着。

随时要收摄心神,安住在真心本体中进行观察,安住在平等之心中不去分别。

无数的问题,其实本质上都是同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安置自己的心灵。但所有人都在向外寻找答案,很少有人能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,开启内心的智慧。

佛家追求的救赎是自我完善。

想要拥有破执的智慧,首先要有破执的追求,然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。

明白真心只是修行的第一步,是明白了方向。你的修行之旅才刚刚启动,前方还有很远的路要走,你必须朝着那个既定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走,不能焦虑,不能急躁,也不能投机取巧。

假如真心能够生起妙用,你对外相的观察就会更加清晰——刚认知真心的时候,你的智慧还没有生起妙用,对很多现象,你不一定能清晰地认知,这个阶段就是老子所说的“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”。这时的训练更注重保任真心,而不注重观察外现,甚至会有意地拒绝外现,闭关修炼。

佛家最伟大的是什么呢?是它的真理。它告诉人们,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。

佛家的意义,就在于告诉你如何证得解脱之乐,如何让快乐能够永恒。……换句话说,佛家之所以强调苦,并不是为了让你体验苦,而是为了解除苦,让你告别痛苦,得到快乐。

世间法的意志是妄心,出世间法的意志则是真心。

佛陀和刚开悟的人在悟道的次第和深浅上不一样,保任的程度也不一样。再者,每个人在妙用真心时,都必然会带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气息,所以显现也必然不一样。

你不要把这些道理当成知识,要把它当成文化,慢慢地实践,让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,形成一种智慧的生命程序,把安住于智慧境界变成一种生命常态,然后用它来影响你的家人,形成一种家庭文化。

【随记】

看这本书就像是在跟雪师对话,每一章节的递进,就像是站在前方的雪师在一步步循循善诱,顺着雪师所站的方向,我一路“打怪升级”。他总是温柔地告诉你,下一步可能遇到的陷阱。原来,我此时的心只是一盏在风中摇曳忽闪的烛光。倘若不小心维护,这点光亮是无法产生智慧、为我所用的。甚至是稍有风吹草动,便光明不再。“祈请”一词,在书中出现多次,每次我都有不一样的感触。从一开始的忽略,到窥探式的初尝试,我似乎能感受到来自外界如初升太阳辐射万丈光芒般的力量,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,而祈请就是通向这股力量的桥梁。电影《阿凡达》中,每个生灵都长有一个沟通心灵的触角,当触角相连,便就有意识流的沟通。我现在就有点这种感觉,阳光的明亮、温度、色彩,将我的周身包裹得严丝合缝。就像有种力量将我托起,如慈母的轻抚,自然而有温度。

为何我现在做不到时刻保任真心?一是信心不够,二是急于求成,缺乏实修。当我现在知道祈请的力量后,我的信心增长了许多。有时在脑海中突然回响起“奶格玛千诺、奶格玛千诺、奶格玛千诺……”的吟诵,那奶格玛空性母的唐卡画像也会模糊地出现的我面前,顿时能感受到内心的收摄,欲望的火焰调小,周身清凉。

三、中道于外

【摘录】

“皆空”不是什么都没有,而是一切都在变化,如果把它理解为什么都没有,就是把现象的存在也否定了。

佛家既强调空性、变化,也强调缘起、现象,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,虽然现象上有,但本质上看是变化的。

禅宗认为真心即如来,这是对的……除了我的心,再也没有别的佛,这就不对了。这意味着他们拒绝了一个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,否定了自心之外的一个巨大的智慧信息场,因此也就不可能跟这个世界沟通,更不可能调动这个世界的力量。换句话说,他们不承认祈请,更不注重祈请。禅宗和密宗的分歧就在这里。

即使明白了真心,密乘仍然承认并接受那个我们看不到的、巨大的智慧世界,并且通过祈请跟它时时保持联系,进而完成智慧程序的升级。

永远都要记住,刚刚认知真心的时候,自己只是一盏灯,不是太阳,需要慢慢让自己成长为太阳,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太阳,更不要拒绝太阳的照耀。

尊重规则是一种素质,你无论参与哪个游戏,都必须遵循它的规则,哪怕跟你玩游戏的是一些孩子。这不但是对别人的尊重、对规则的尊重,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。如果你既能遵循游戏规则,又不会失掉自己的主体性,就是在走中道。“安中道”中的安,指的是安住于这样的一种状态。

躲在山洞里为众生流泪只是在自我催眠,没有一个众生会因此受益。所以,慈悲、同情,就要当下行动。

儒家文化有一个问题,就是缺乏超越的智慧,容易陷入俗谛,甚至出现粗暴、残忍和血腥的现象。

遵守规则的人能做事,然而,能做大事的人不能单纯遵守规则,还要超越规则。遵守规则会让他被世界所认可,不拘泥于规则,又能让他的视野更加广阔。

如果有一颗包容、学习的心,世界就是最好的大学,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老师,生活里时刻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。哪怕我们遇到一些失败的人,也可以从他身上汲取教训。

成功是一种必然,而不是偶然。只要你有智慧,没有偏见,会观察,会选择,又遵守规则,就一定会成功。

宗教只是承载真理的其中一个杯子,此外还有很多杯子都能承载真理,不要自己把自己限制了。

文化是智慧的外相,没有这个外相的支持,智慧是无法跟世界接轨的。所以,你要记住,世界看到的永远是你的文化,而不是你心中的想法。

虽然一切都是游戏,利他也是游戏,但你仍然要认认真真地玩,与时俱进地玩,尽量玩好一些,与此同时,不要在乎成败。这就是“安中道”。

【随记】

二十弱冠之年,顺应人生本有的运行规律,就该有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雄心壮志,就应有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的气度胸怀。倘若终日“躺平”,逢人便讲苦海无涯、活着没有意义,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的话,只会给他人传递哀愁,被社会摒弃。这个时代,我们的祖国、民族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,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作为、敢担当。所以我们要在明白世事无常变化的同时,保持积极做事的心态,肯定现象的存在。如果现象都不存在了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为何我国的疫情防控能做到如此切实有效。“医者仁心”,难道面对罹患重病的患者,医生也要坐以待毙,淡淡地说一句:生死由命吗?当然不是,虽然很多时候人的力量很小,但是红尘之中也可创造一番天地。践行善良、慈悲的人会感化无数来往麻木的行人,科学的发展确确实实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,传播文化真的能滋养很多干涸的内心。面对这个正处于中年的地球来说,积极的入世,繁衍生息,承载万物也是它的宿命。这也许就是观世音菩萨超脱一切仍依旧积极度人的缘由吧。

很感激我现在能在这么好的氛围里学习,在实验室里,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。上帝将人类创造得太可爱了,各位老师、师兄师姐、师弟师妹们都是一个个纯洁的小精灵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都有打动我的地方。既然来到了这里,就要积极做事。人生在世一定要找到自己能创造什么价值,能在什么范围做事,要有安身立命的立足点。一方面,当然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,对肉体既不能过分安逸享乐,也不能肆意破坏。其次,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无论做什么只要脚踏实地、认认真真地对待,就会有一技之长。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一点成绩时,也就在某种程度上,拥有了在你所擅长领域里一定的话语权。有了这个权力,就是拥有了一个麦克风,你的思想可以通过这个出口进行传播、输出。做实验的本质就是揭示生命本身的规律,也就是大道呀!当然这个规律有可能不是最核心的,依旧停留在现象的层面,但是科学就是在一步步逼近真理的过程中,不是吗?

在生命的剧本中,我们的角色轮回更替,做了又忘了,忘了又继续;在无数个生命的选择里,我们咬牙挣扎、面目狰狞、举棋不定。但回头想想,我们的选择似乎早已注定。而对究竟智慧的渴望与追逐,冥冥之中在日益增添,在每一世的轮回中修行。其实,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相似的模式,烦恼的缘由千万种,其本质依旧万变不离其宗。我们都以为做事是为了快乐,但做任何事情,只要把它当作日复一日的职业,都会遇到瓶颈、枯燥、迷茫,此时对世间法快乐的执着就会徒生烦恼。很多人都在向外部世界追问意义的疑惑里,匆匆度日。外在的现象都只是一时乍现,哪有那么多永恒的意义?当你将无常认作永恒,那意义就会让你的认知体系分崩离析。因为你苦苦执着的所谓的意义,根本不存在。那么活着就没有意义了,每个人都该去死吗?也不是。安于中道,老子说的“致虚极、守静笃”,要在世界的万花筒中守住内心的虚与静,万花凋零叶更秋,意义唯自心中求。一切的处事经历只是或顺或逆的助缘,缘起之日也是性空之时,当内心能承载万物,意义也就随之流淌了。

 

Related articles

雪漠推荐